首頁新聞中心蘇州翻譯公司慈禧太后御用翻譯:我們的英文水平拼不過清朝公主
近日,晚清德齡公主的一則全英文演講,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
裕德齡(1886~1944),筆名德齡公主。少年時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精通多國語言。
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
在演講中她表示,當今社會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她希望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全世界的和平。
通過寫作和講課的方式,她向美國人民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她也認識到,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中國人民愿意敞開懷抱,虛心學習。
這則視頻驚艷了無數(shù)網(wǎng)友,大家紛紛表示被德齡公主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德齡公主生平
德齡公主的父親裕庚本為漢人,后入滿族漢軍正白旗。
裕庚任出使日本特命全權大臣三年后,又擔任大清駐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公使四年。
他思想先進,推崇改革,主張自己的孩子接受西方教育,包括女孩。這在那個年代十分難得。裕庚的女兒,德齡和容齡,均接受了西方教育,學習法語和英語。在法國期間,師從現(xiàn)代舞蹈大師伊莎多拉·鄧肯,學習舞蹈。
伊莎多拉·鄧肯
↓美國舞蹈家,現(xiàn)代舞創(chuàng)始人↓
1902年回到中國后,德齡成為了慈禧太后的女仕臣,并在慈禧太后接待外賓時擔任翻譯。
↓左二為德齡,左三為慈禧↓
1905年3月,德齡離開皇宮。1907年,德齡與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迪厄斯·懷特結婚。
德齡將自己的宮廷經(jīng)歷寫成了回憶錄《清宮二年記》(又名《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并在1911年出版。
1908年,慈禧去世后,各種書籍和學術期刊都抹黑慈禧,對她進行了錯誤的報道,這讓德齡十分懊惱。于是她寫下了自己侍奉“老佛爺”慈禧的經(jīng)歷。
書中,慈禧并不是像大眾媒體報道的那樣,是一個腐壞墮落的惡魔,而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也會喜歡漂亮的事物,對往事,對自己經(jīng)歷過的那些國之大難抱有遺憾。很顯然,慈禧非常信任德齡,跟她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回憶和感想。
這本書為后人研究滿族宮廷和慈禧太后提供了珍貴的材料。隨后,她又先后出版了7本著作。 1944年,德齡公主因一場交通意外,不幸逝世于美國加州伯克利。逝世前,她任教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中文。
說到晚晴,我們常常認為那是一個愚昧、閉塞、麻木的年代。其實那個年代的中國,同樣有一幫有識之士。他們愿意去嘗試新鮮事物,融入世界,了解異國文化。
清朝人學英語
前段時間,網(wǎng)上就盛傳了一份清朝晚期的英語教材↓
在開頭有一段“使用說明”:
“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
還強調(diào):英語中僅有26個字母。
下面這張圖是其中一頁↓
第三行第三格:
漢字(從右往左):我明日給你回音
英文(從左往右):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這個語法有點怪)
注音(從左往右):託馬六 唵以 及夫 尤唵五史為
第四行第一格:
漢字(從右往左):倘若朋友不肯賣
英文(從左往右):If friend no can sell(典型的中式英語,逐字翻譯...)
注音(從左往右):一夫 勿倫脫 挪 嵌衰而
看來,100多年前,先輩們學英語就很拼了啊~~
晚清時期錄制的一個短片中,記錄了當時中國各地的方言,其中就有一位小姐姐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少帥張學良學英語
與德齡公主幾乎同一時代的“少帥”張學良,也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不過,與德齡公主不同的是,張學良學習英語起步較晚,靠的不是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而是驚人的毅力。
張學良于1901年出生于遼寧。其父張作霖極度重視對他的教育。
他博覽群書,學貫中西,不僅會打槍使彈,還會開汽車、駕駛飛機。
最可貴的是,張學良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可以直接與外國人交談。
“西安事變”談判時,他用英語與蔣介石的顧問端納(英籍澳大利亞人)、宋美齡、宋子文交談,用歐美的歷史故事和當時的局勢說服他們團結合作共同抗日。
為了學習英語,張學良參加了當?shù)厍嗄杲虝挠⑽囊剐?,向外籍老師學習最純正的英文。
隨后他又拜師留美歸國的留學生,每天堅持學習英語2個小時。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跟網(wǎng)友們一樣感慨:哎,我的英語還不如一個清朝人。
推薦閱讀:金熙宗不懂漢文,翻譯故意挑撥離間,害死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學士
【發(fā)布時間】2018-07-03 【信息來源】管理員 【瀏覽點擊】35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