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常州翻譯公司翻譯家、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仙逝,享年100歲
南都訊 記者黃茜 5月28日,歷史學家、翻譯家、清華大學教授何兆武先生在京仙逝,享年100歲。
何兆武,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聯(lián)大歷史系畢業(yè)。曾任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國思想史、西方思想史、歷史哲學的教學與研究。譯述康德、盧梭、羅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家的學術經(jīng)典20余種。論著先后結(jié)集為《歷史與歷史學》《歷史理性批判論集》《中西文化交流史論》等。
2006年,何兆武先生出版了由他口述、文靖執(zhí)筆的《上學記》,讓當年讀書界和出版界眼前為之一亮。在《上學記》中,何兆武先生回憶了1920年代-1940年代末自己學生時期的陳年往事,既為20世紀前半葉中國歷史畫出一頁剪影,又在其中傾注了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對整個20世紀歷史的反思。
著名歷史學者葛兆光在為《上學記》撰寫的序言《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幸福和自由》談到,何先生的求學時代,正是中國最痛苦的時代。然而,烽火歲月是我們的歷史記憶和歷史敘述篩選后的簡明大綱,可歷史并不僅僅是“大綱”……當我們隨著親歷歷史的長者進入細節(jié),歷史便好像變得陌生起來,仿佛另有一個我們沒有見過的時代。
在何先生的往事記憶中,那個時代,不僅有“一二九”那一年多雪的冬天,有北平中學里的尊孔讀經(jīng)和白話教育之爭,有那個時代中學生“無事亂翻書”的愉快,還有短暫平安時期看西洋電影的震撼。在西南聯(lián)大顛沛流離的七年,有讀《莎氏樂府本事》《格列佛游記》的時候,還有“逃課、湊學分與窗外的聆聽”的時候,也有自由選修諸如鄭天挺、陳福田、沈從文、錢鐘書那些風格各異課程的時候。正是從何先生記憶中打撈出來的這些從前不為人知的細枝末節(jié),加深了人們對歷史的脈絡和輪廓的理解。
何兆武先生那一代學人和知識分子注重風度和修養(yǎng),葛兆光認為,精神上的富足讓他具有一種不落俗套的氣質(zhì)?!拔乙姷降暮蜗壬冀K謙和而從容,在大家談興很高的時候,他會笑瞇瞇地在旁邊聽著,如果話音稍停,他也會很高興地說上兩句,絕不讓大家掃興。說起來,他的著作和譯作等身,我們這一代人對于西方歷史和思想的理解,多少都得益于他的翻譯和介紹,但他卻始終處世很低調(diào)。”
推薦閱讀:83歲德語翻譯家楊武能:耄耋之年筆耕不輟【發(fā)布時間】2021-05-31 【信息來源】管理員 【瀏覽點擊】13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