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蘇州翻譯公司"中國當代文學之夜"作家翻譯家暢談如何贏得海外讀者
前晚,來自國內外的作家、譯者、出版社代表等近80人,在位于佑圣寺的十月文學院共度了一個文學之夜。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主持人特別要求每位作家可以推薦一部自家作品,并就“中國當代文學如何走進海外讀者”這一話題展開對話。談起文學作品的海外譯介,作家們的態(tài)度悲喜交集。
作家、同濟大學教授馬原直言,他對自己的作品被翻譯成什么樣子毫無興趣,事實上多年來他至少拒絕過十位漢學家的翻譯要求。他甚至對國外譯者數(shù)次前來中國向其請教翻譯細節(jié),也不會動心。馬原的理由很簡單,“從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我毫無信心?!?
對作品翻譯表示擔心的作家并不少。作家趙蘭振推薦自己的長篇小說《夜長夢多》,這部作品他斷斷續(xù)續(xù)寫了十幾年。他說,寫作中自己刻意吸收古漢語中的鮮活成分,但在翻成外文的時候,這些恰恰是最容易損失的部分。科幻作家王晉康推薦其新作《古蜀》,這是一部比較唯美的神話作品,用半文半白寫成。他也坦言:“翻譯成外文的話,可能這種味道就失去了。”
對這類悲觀的調子,另一些作家則不太贊同。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周大新特別提到他的作品《安魂》,他說自己的兒子29歲患癌癥去世后,無法化解內心的傷痛,于是用文學創(chuàng)作的形式安撫內心,最后有了這部作品。沒想到這部飽含父子情,以及對現(xiàn)實思考的作品,得到了國外出版社的喜愛,目前該作已被譯介到阿拉伯世界。魯敏的《六人晚餐》寫了中國兩個家庭20年的變遷,也引起國外讀者的興趣,已經出版了土耳其語、瑞典語版。
還有專家總結經驗,表示那些反映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深刻反思社會巨變,對重大歷史事件有集中呈現(xiàn)的作品,更容易贏得海外讀者。對此,翻譯家劉文飛從中外文學對比的角度,給中國作家、中國文學提了個醒。他認為,俄羅斯二十世紀的重大事件都通過文學作品得以呈現(xiàn),但中國文學恰恰缺乏反映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的重量級作品。他還直指,中國文學作品缺乏那些可愛的典型人物,“當代作家如何向外國讀者表現(xiàn)中國人可愛的一面、精神上崇高的一面,這個可能將是作家要考慮的問題?!?
劉文飛還提到,文學應當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比如當提起莫斯科,就會說這是布爾加科夫的城市;提起圣彼得堡,經常說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城市;提起都柏林,會說這是喬伊斯的城市;提起布拉格,則說是卡夫卡的城市。他認為,中國作家如何書寫城市、與城市產生共振,同樣是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這場名為“閱讀中國@品味文學”作家沙龍暨中國當代文學之夜的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十月文學院和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主辦方還簽署了“閱讀中國·十月文學月”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計劃定期推出中國作家,讓海外讀者深入了解當下的中國文學。
【發(fā)布時間】2017-03-31 【信息來源】管理員 【瀏覽點擊】16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