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工作者需要達到什么要求?
翻譯工作者如何面對發(fā)展初期所遇到的困難?
名和利,翻譯工作者該如何做出抉擇?
蘇州東方翻譯院專訪
江蘇省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會長談翻譯人生
吳老師,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yè),原南京軍區(qū)軍事醫(yī)學研究所醫(yī)學信息室主任,長期從事醫(yī)學信息研究、外語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目前擔任《江蘇外語教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譯協(xié)專家會員,中國翻譯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翻譯協(xié)會秘書長,從事翻譯與翻譯研究三十余年。
譯員:學會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
冰心老人有首詩寫道:“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狈g,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靈氣與心力的付出。在本次訪談中,吳老師也向我們坦誠翻譯之苦,非一般人所做得了。
“如果你是一個作家,你可以不寫這句話,可以跳過去,繞過去,可翻譯是繞不過去的。翻譯需要拿出真刀真槍,比如翻譯‘舉起’這個詞,你可以用‘扛起’、‘抓起’來代替,不懂得人覺得沒什么區(qū)別,總歸是起來了,但對于懂得人來說是絕對不一樣的。要是想不出來,你的水平只能在那里了。你可以說你的口語很好,但在筆頭上,翻譯出的文章如果不能被大家接受,那你的外語只能自說自話了。翻譯確實很痛苦,過程很痛苦,但是收獲卻很幸福?!?
“翻譯也是一種探索學問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翻譯的過程就是閱讀理解的過程,需要思維、推理、判斷,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喧囂和浮躁是不利于思考,不利于出翻譯精品的。譯員要有廣播的知識面、深厚的文化積淀,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多元的變通能力,穩(wěn)定的心理能力。”
除了必備的雙語基礎等技能外,吳老師還跟大家分享了譯員需具備的非語言素養(yǎng)。
“翻譯要讓自己進入翻譯的文字意境中,只有這樣你才能較好地把握原文的神韻,才能更好地使原文的神韻在譯文中得以完美表述,才不會有那么多的翻譯出錯。這就是翻譯的意境意識。你必須進入原語言的文字意境,才能把握符合邏輯的思維結果。翻譯不是簡單的描紅?!?
“無論是漢語還是外語,表現(xiàn)概念的語言形式存在多元因素。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結構中出現(xiàn)會有不同的含義,如果不融入當前的文字意境,思維就可能出現(xiàn)短路,概念與詞就不會完美迭合。只有進入了當前所翻譯的文字意境,你的思維才會與你的心靈同步,出現(xiàn)意境時空的穿越,用心去捕捉文字表述的準確概念,那個符合邏輯的語言形式——“詞”,就會自然而然地躍然于腦海。”
只要肯努力,不怕沒前途!
說到翻譯這個職業(yè),很多人覺得工作苦,收入又少,沒什么大的前途。但事實情況真的如外界所流傳的那樣嗎?吳老師對此談了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個翻譯匠,這是我當年做學生時就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在現(xiàn)在這個名家四起的年代,我的這個目標可謂胸無大志,但在我來說,它是一個我到目前仍在不懈努力甚至很難肯定是否可以達成的遠方目標?!?
“在我們這個國家,翻譯的地位是比較低的,所以許多人讀了外語不到沒有出路是不會來做文字翻譯的,這與那些學中文的人常常把作家當作楷模相比,翻譯工作者們實在沒有什么榮耀可言。所幸的是,作為一個文字翻譯者,只要努力,從來無須為生活的不能為繼而發(fā)愁,這與那些沒有成名前的準作家們生活窮困相比又多了一些安慰,改革開放的大潮為外來語言的文獻資料翻譯提供了很大的市場?!?
助理小劉現(xiàn)場也為我們講述了這么多年來吳老師帶學生的經歷:
“吳老師是個很感性的人,對翻譯事業(yè)一直很關注,像他提攜的那些發(fā)展的很好的學生,他會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有些學生在國外留學時翻譯出很多作品,還申請到獎學金,吳老師會借此鼓勵別人說,看,做翻譯還是有前途的!但是有的學生覺得沒什么前途,中途轉行做與翻譯無關的事情了,他就會很傷心?!?
“對于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吳老師總會盡量開出一條路幫助別人。做翻譯真的很難,吳老師也是過來人,將心比心,吳老師會在中間牽線,盡量跟出版社多爭取一些稿酬,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
與人溝通,經營自己
在吳老師看來,翻譯,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都是促進人際間的溝通,都與社會活動密不可分,所以,一個成功的翻譯工作者應該學會經營自己,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翻譯生存的必要條件。
“在機會面前重機會不重名利,在名利面前重名不重利。與利益相比,機會更重要,不放棄一切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不要對報酬斤斤計較,在你做翻譯的初期就要有那種只管耕耘不問收獲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爭取獲得機會多聯(lián)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到后來才有作品不斷出版,那時候你再來談條件,你的價值就能合理體現(xiàn)了?!?
“不要等待別人來找自己翻譯,在你的翻譯能力沒有被大家認可時,你如果真的喜歡翻譯,那就不能等待機會,要積極關注國際學術動態(tài),主動拓展翻譯領域,多閱讀國內外的優(yōu)秀作品,學會鑒別優(yōu)劣,發(fā)現(xiàn)好的作品,變被動翻譯為主動譯介?!?
吳老師說:“翻譯是不容易的,做一個好的翻譯匠更是不易。社會需要人們成為名家,但是社會生活中更多需要的仍然是那些散在民眾之中的能工巧匠,能成為一個翻譯匠在我已經是足慰平生的了。另外,市場的魚龍混雜,不重視不保護翻譯原創(chuàng)的知識產權。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什么,我們只能做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翻譯工作盡可能做得好點。”
本次采訪就到這里了,非常感謝吳老師和助手女士的配合和幫助,希望以后我們還能再次合作,將更多的經驗傳授給大家,謝謝!
推薦閱讀:不為人知的英語口語10個發(fā)音技巧
【發(fā)布時間】2015-06-24 【信息來源】管理員 【瀏覽點擊】2811次